司寇是什么官?
有人一直在问这个“司寇”是什么意思?事实上,司寇是一个古代的官方职位。那么这个司寇是什么官?司寇很好理解,指的是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名。
司寇是古代掌管刑狱的官名,传统观点认为,主管司法活动的司寇早在西周初年就已出现,但从出土文献来看,司寇直到西周中后期才作为执事出现在文中,作为官职至少应该是西周以后。春秋时期,在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设立了司寇一职位,司寇的职责是追捕窃贼,依法惩处大臣。鲁、宋的司寇分为大司寇和小司寇,如孔子,曾担任鲁国的司寇。战国时期,许多国家仍将负责监狱的官员命名为司寇。秦汉时期,司寇的官职被废除。除北周外,后世并无此官,但习惯上对刑部尚书多以大司寇为别称,而刑部侍郎则称为少司寇。
大司寇也相当于后来常说的“宰相职权”。那么,鲁国为什么要让孔子当这么大的官职呢?
据史书记载,在鲁定公称帝时,鲁国的政权实际上是由“三桓”把持,即国家的实权掌握在季孙氏、叔孙氏、孟孙氏三大家族手中。
也就是说在当时,鲁定公不是真正的主人,所以他成为君主后,就伺机试图改变现状,后来孔子发动的“堕三都”事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。换句话说,在当时的鲁国只有孔子有能力帮助他实现这个目标,所以任命其为“大司寇”。因此,鲁定公有需求是孔子成为“大司寇”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孔子为什么是司寇
我们知道,孔子的弟子遍布世界各地,光是有姓氏就有72位圣贤。据史料记载,孔子有成千上万的学生,由此可见,孔子当时在六国中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。这个学术组织只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,它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帮助君主出谋划策。
换句话说,孔子和他的弟子走遍天下,之所以到处碰壁,很可能是众多君主共同反抗的结果。然而,鲁定公就是缺乏实权,所以他无法进入众多抵制儒学的君主之中。然而,对孔子本人来说这恰好是他的机会。